Tuesday, 9 November 2010

智慧的長河

因為二小姐的緣故,我有兩張看《清明上河圖》預展的門票,當然是跟Mr. Ha一起去看啦!!  6月時去上海世博,我們沒有晨早起來到閘口排隊拿預約票,所以未能進入中國館看這鎮館之寶。之後10月開售門票時,我又不願早起床排隊買票。我的同事說,她家的社區會堂(不知是不是什麼議員辦事處)有免費門票派發,但有些人晨早五點便已經排隊了。心想我們要再到上海才能看這幅傑作,估不到今次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便有門票,真開心  



預展是在11月9日公眾展覽開始前的一天,一共有兩場,分別是下午6時30分和7時30分。我們看的那場是7時30分,因此可以不用趕放工去Asia World Expo。


到達Asia World Expo時,時間是7時15分,但已經有很人在排隊等進場了



雖然每場預展也有3,500人觀賞,但我們可以準時入場。進入會場時,前廳有一個展覽,介紹宋代時期的建築、造船和人民生活等等,當然還有《清明上河圖》的導讀啦!! 其實這幅畫的真跡在2007年也曾經在香港展覽過,慶祝特區成立十周年嘛!! 那時我和Mr. Ha也有看那個名叫「國之重寶」的展覽,每人還有一幅袖珍版的《清明上河圖》作紀念品。當看見那些有關《清明上河圖》的介紹時,我跟他說笑不知那些是否「國之重寶」時用過的  大家第一時間就在前廳駐足看展覽,聚集了不少人,我就跟Mr. Ha說看完《清明上河圖》才再回頭看展覽。


一進入展示畫卷的場地,已經聽到很多人「嘩、嘩」聲。雖然這幅動態版不是張擇端版的全張原畫,只節錄了畫中最多古代人民活動的部份,但這幅投影在超過120米長、6米高的巨型屏幕上的畫作其實已經很壯觀了







參觀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根本沒有機會站得太前。不過,看這幅巨型的動態版是無須要站得太前,反而企得遠些還可看得更清楚!!


虹橋



虹橋是最多人提及的景點,而當中有小孩在橋上追着肥豬是原畫沒有的。






清明上河圖的日與夜


香港版的《清明上河圖》以4分鐘為一個日夜循環。在第一次由日轉夜的時候,聽到不少人「嘩、嘩」聲,不過當大家習慣了之後,就沒有再就日夜景轉變而大呼小叫了 我覺得「孫羊正店」的夜景最靚,不虧它是當時最高規格的酒家!!









我們這一節的參觀時間也是一小時,有不少人在過了大半個小時後已經離開展館,我們可以樂得輕鬆的近距離看看流水的效果,還可以往回走到前廳看展覽呢!!


小河流水



這個花了科學館工作人員不少心思的流水效果真的很逼真。


一邊看畫一邊聽到不少人對這幅動態版的評價,有些人對這幅畫讚不絕口,有些人說比在上海世博看到的好像短一點,有些人則說這幅畫沒有什麼特別,跟看卡通片沒有分別。其實動態版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將《清明上河圖》呈現給現代人看,着眼點不是它是否比卡通片更好看,而是看作畫人的心思和製作這幅動態版的工作人員的工夫。


今次《清明上河圖》來香港,宣傳真的鋪天蓋地,坊間的攻略多的是。我看展覽前沒有太多時間做功課,所以有些必看場景沒有細心留意。如果細心看這幅畫的話,有趣/穿崩的地方(例如:大部份士兵是左撇子、河上放蓮花燈等等)也很不少呢!!


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的重要性(資料和圖片來源:智慧的長河 -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版的《清明上河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畫家真實地描繪出在清明時節,汴京城內及近郊的多個社會階層人民的生活景象,為後世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也為現代人打開了有助了解古代中國文化的另一扇窗戶。


宋代的城市與之前的相比,有很大的變化。在宋朝,中國城市發生了一次革命性的轉變:一方面表現於城市的面貌上,比如沿街的商舖、作坊林立;另一方面則表現在社會文化生活上,例如:市民文化的崛起。此外,《清明上河圖》還向觀眾展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內人與人、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和諧關係。




《清明上河圖》12個必看場景(資料來源:11月9日蘋果日報



  1. 汴河柳 - 宋人會將汴河柳捆紮起放於河堤裏,以固堤防

  2. 掃墓回城的轎子隊伍 - 僕人開道,不讓轎中女主人「拋頭露面」

  3. 售賣香燭的「王家紙馬」 - 店前一座堆成樓閣狀的東西,是疊起的紙錢冥鏹

  4. 漕船 - 漕船主要運貨,裝有能調節角度的桅杆,以穿過橋底

  5. 忙亂的過橋情景 - 水勢太急,船身橫置,桅杆又未能完全放下

  6. 虹橋 - 狀如彩虹,採用巨大木質拱形結構

  7. 城樓 - 城樓上有一面大鼓,旁有打鼓人的鋪蓆和枕頭

  8. 酒家「孫羊正店」 - 樓高三層,是當時規格最高的酒家

  9. 說書人- 反映人民文化崛起

  10. 香藥舖 - 店外掛有廣告「劉家上色沉檀揀香」

  11. 駱駝商隊 - 將中土貨物運至塞外,反映宋代商貿繁盛

  12. 醫藥舖「趙太丞家」 - 太丞是太醫丞的簡稱,是王家醫院的醫師

《清明上河圖》4大特點(資料來源:11月9日明報



  1. 「趙太丞家」是汴梁(即今天的開封)一間著名的醫藥店,趙太丞是一名御醫。在晚間場景,特別加插了趙太丞用餐的情節。

  2. 「孫羊正店」是一家具規模的酒家,有歌姬跳舞娛賓,客人都是非富則貴。

  3. 畫面變成夜景後,技術總監加插10多種不同大小和類型的燈籠,例如在護城河中加插了不少蓮花燈,增添清明節氣氛。

  4. 《清明上河圖》描繪宋代人於清明節掃墓的情景,在「王家紙馬」店(即售賣香燭冥鏹的店舖)外,店家把紙馬(冥鏹)堆成樓閣狀,這是清明節獨有的情景。

在香港展覽完後,這幅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又會運回上海展覽。無論這幅畫在今次世博放在中國館,還是香港的博覽館,看的只是一部份中國人。如果要讓更多人對中國歷史有更多認識,最好不過當然是將它變為常規展覽。不過,大家又可能不會對它趨之若騖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