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9 March 2013

2013日本中部北陸之旅 - Day 5.2(白川鄉 - 上)

白川鄉是世界文化遺產,多得不少節目介紹這兒和電視劇以此地作拍攝景點,到這兒遊覽的人非常多。難得來到中部,我們當然不會錯過到這兒一遊和住合掌屋



巴士到達白川鄉,我們拖着行李走過相逢橋,向着這個旅遊熱門地進發。





走過相逄橋,見到有人在庄川釣魚。




在「幸工門」休息了一會後,我們把握時間到附近逛街,首先經過的是「明善寺」。



明善寺是白川鄉內唯一的佛教寺廟,門前的鐘樓用上了由蘆葦草編成的合掌造屋頂,而樓門由上等杉木建造。




白川鄉是日本規模最大的合掌造村落,由113座合掌造組成。除了合掌造外,村內還有其他矮小的樓房,這些平房多是商店、食店、紀念品店或民居。



白川鄉的旅館大部份都是小型的民宿,規模最大的應該是「白川鄉之湯」了,它是村內唯一的溫泉旅館。




雖然每年有很多遊人來白川鄉遊覽,但是街上的行人不是非常多,在這兒逛街可以非常悠然,不會像週末的旺角和尖沙咀般,整條街充斥着人。





3月尾白川鄉的天氣仍然有點冷,氣溫只有十多度,可以看到遠處的山上還有不少積雪。



有些村民會自己耕種稻米,所以不少屋外會有一塊小小的稻田。現在氣溫比寒冬時高,不少雪已經溶掉,因此稻田內浸滿雪水。



 


走了不久,我們看見不少人在一間小屋前吃雪糕。好奇看看售賣的是什麼,意料之外的是這兒售賣的雪糕除了有雲呢拿味外,還有醬油味  初時以為醬油味雪糕會是鹹的,不過吃不到鹹味,但吃到醬油的味道,感覺很特別。





在氣候寒冷的地方,不難看到用雪建成的小屋,想不到這兒也有



白川鄉的村民很看護自己居住的地方,竭力維持地方清潔,就連雨水渠的水也清澈無比,養在渠內的魚就是很好的證明。







合掌造的蘆葦草屋頂會相隔幾十年才重鋪一次,今次巧合見到有人重鋪屋頂上的草。




作為一個世界知名的景點,白川鄉有自己的標誌,就是一個揉合了合掌造外形的一個「合」字,剛好見到一架印有這個標誌的垃圾車。




每次來到日本,總會留意地下的水渠蓋,白川鄉的當然鑄有極具代表性的合掌屋啦



我們在白川鄉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到荻町展望台一覽白川鄉的風景。要到展望台有兩個方法,一是用腳花10多分鐘走上去,另一個就是花¥200坐穿梭巴士。今天的天氣很好,所以我們選擇用最環保的方法,就是走路到展望台。



由展望台往下望,可以看到白川鄉的全景。可惜3月底的白川鄉積雪已經溶掉很多,綠草還未長出來,只剩下一幢幢啡色屋頂的合掌屋、光禿禿的農田和佈滿白雪的山脈,景致不及盛夏、深秋和隆冬時的漂亮。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在這兒不停拍照,無論單人、組合、團體和純粹景色的拍過不停


盛夏的白川鄉(圖片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紅葉下的白川鄉(圖片來源:Explore Japan


點了燈的白川鄉(圖片來源:HDTVB.net


在展望台除了可以看到白川鄉的全貌外,還可看到對面的白山連峰。



拍照拍夠後,我們下山到村內最大的合掌屋 - 和田家逛逛。





和田家有300多年的歷史,是以前村長的家,也是村內最大的合掌造,在這兒可以看到合掌造的結構和當時居民日常生活的設備。












逛過和田家,接下來便是慢慢地閒逛,感受一下白川鄉寧靜的環境和買手信











走進手信店,發現每一間也有售賣這款合掌屋形狀的餅乾。我初時以為不會很好吃,但意料之外地發現它的味道就像燒香了的雞蛋仔,又香又脆,非常好味道  大家不約而同覺得,它是白川鄉手信的不二之選




太陽下了山的白川鄉有點寒冷,冷得連逛街的意欲立時下降,加上很多店舖已經休業,也是時候回幸工門了。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