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6 October 2010

Honeymoon@UK & Swiss - Day 9.1 (Tower of London)

Day 9: London (Wimbledon à Tower of London à Tower Bridge à China Town à Wimbledon)


從Inverness坐Sleeper train返回倫敦,到達Euston時約早上7:45。我們之前未曾在Euston這個站坐車,加上這個又是一個很大的站,所以花了一點時間才找到underground。



住Anfy的家最大的好處就是出入自如,因為我們曾跟Anfy提過會坐早車由Inverness回來倫敦,所以她讓我們留着她家的門匙,好讓我們晨早回來不怕有屋進不得。回到Anfy的家,第一時間當時是洗澡和稍事休息啦!!


這樣東攪攪西攪攪,出門口時已經差不多十二時多了。Mr. Ha說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Tower of London,他說一千年前英國皇帝的家就在那兒。我們坐underground由Wimbledon到Tower Hill,到達時是下午一時了。我們早餐還沒有吃,一出車站看見一個賣熱狗和軟雪糕的流動小食店,每人買了一隻熱狗醫肚。



在Tower Hill站外,我們已經可以望到對面的Tower of London。


 




穿過隧道,我們便到達Tower of London外的廣場。




Mr. Ha在Wimbledon的火車站看見有很多"London Attractions : 2 For 1 Offers"的小冊子放在架上任人取閱,於是便拿了一本。Anfy說過這本專為遊客而設的小冊子內有些coupon,如果用coupon的話,兩個人參觀倫敦特色景點的話可以有一個人免費。



在coupon上填了一些個人資料後,便可以用"2 for 1"的價錢到Tower of London參觀,我的那張入場券列明是"FREE ADT"



可能Tower of London是英國國家重點建築物罷,所以進入之前有安檢,遊客要將自己的手提袋打開讓保安檢查。


Middle Tower (Entrance to Tower of London)



投石器





Tower of London現在由Yeoman Warder守護和管理,他們既是導遊,又是保安。我們剛進入地堡便看到這個導賞團的木牌,下一場由Yeoman Warder帶領的導賞團在2時開始。既然時間差不多,我和Mr. Ha便站在木牌前等候,不一會木牌前已站了好幾十人。



Yeoman Warder(御用侍從衛士)



我們到達之時適逢White Tower維修,所以外牆給鋪上一層白布。



White Tower(相片來源:Wikimedia)



在Waterloo Block前面,剛巧有衛兵換班,一見有衛兵出現,就有不少人舉機拍照。


衛兵交接儀式



到Tower of London,當然要一看crown jewels,內裡有非常出名的重約30卡的「非洲之星」。Jewel House內是不准拍照的,所以無從拍照留念了。


Waterloo Barracks & Oriental Gallery



看完crown jewels之後,我們看到在不遠處的Queen's House。因為該處未有開放參觀,又有衛兵駐守,所以沒有人走近。Queen's House建於1530年,曾經囚禁Queen Anne Boleyn,因此而得名。建築物的外形特別,是都鐸建築(Ttudor architecture)的其中一個好例子。Tudor architecture有六大特徵:



  • 裝飾性的半木結構

  • 高聳的雙面斜頂

  • 出夜錯的山牆

  • 高而窄的窗戶

  • 門窗上的小型方格玻璃

  • 巨大的煙囪,常會高過裝飾性的煙囪管帽

Queen's House



Tower of London的可看性很高,景點不只以上所提過的。中途掛着看,有些忘記拍照 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內的建築物跟不少英國歷史有密切的關係,要看得更投入,不得不對英國歷史有一些了解:


英國世界遺產【III】-血腥倫敦塔


英法百年戰爭後,英國內部因爭奪王位而引發三十年玫瑰戰爭(1454-1485),導致英國國力
衰落,1485 年由亨利.都鐸打敗對手,登上了王位為《亨利七世》為都鐸王朝的開始,都鐸王朝的後繼者亨利八世及伊莉沙白一世促使英國的君主政體,經濟及航海事業的發展,1603年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伊莉莎白女王去世王朝結束。都鐸王朝時代是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位於泰晤士河左岸,雖然名為(倫敦塔),卻是一群高低起伏、功能不同的中世紀石造城堡建築。也由於是不列顛的重要軍事據點,城堡中心最重要的位置,設有
監看敵人動靜、軍事功能極強的(白塔),自此,英國人便以倫敦塔做為這群石造古堡建築統稱。 


倫敦塔原來是羅馬人的營地,1066年,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從法國打到倫敦,為了鞏固政權與逐年擴張的國土,1078年起,耗費二十年建立倫敦塔,藉以戍守倫敦城。
 
威廉將建築工程委託給洛切斯特主教甘道夫,考量軍事需求,甘道夫摒棄木造的撒克遜建築,改用肯特石灰岩和來自諾曼第的卡昂石灰岩修築,四角並建有錐形塔樓俯視著四周。不過今天內場的十三個塔和外場的六個塔和堎堡,並非由甘道夫獨力完成,事實上周邊工事斷斷續續進行了幾個世紀,才成就了今天倫敦塔的規模。
 
在電影(魔戒)中,許多甘道夫被困城堡塔樓與指揮大軍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據悉,導演在闡述小說魔戒時,這一段(主教甘道夫修建倫敦塔 )的歷史,對他影響甚深。


英皇室血腥歷史故事


而歷來英國皇室的血腥歷史故事:例如,一四八三年發生在血腥塔(Bloody Tower)的英王愛德華四世兩個幼子謀殺案,傳說二位小王子的鬼魂從此便一直出現在此塔中玩耍,愛德華之前的國王及堂兄與弟弟,享利八世的兩個王后,先後被囚禁在這裏並且被處死;空想社會主義的鼻祖-(烏托邦)的作者湯瑪斯.摩爾拒絕承認亨利八世為英國最高宗教領袖被送上倫敦塔的斷頭臺前,也被囚禁在此。凡此種種,都給了後世電影創作 者靈感泉源,當然也包括了(魔戒)。
 
英國國王加冕前必須住在倫敦塔,在它竣工後的五個世紀中,一直是英國王室的行宮。從白塔(White Tower)開始,倫敦塔陸續擴建,城堡外面還建了一圈護城河,進出必須靠吊橋起降,隨著歲月的流逝,倫敦塔也從軍事城堡,變成集鑄幣廠、珠寶房、兵器庫、監獄、刑場,甚至動物園功能於一身的王宮。 

十三世紀時,後人在其週邊增建了十三座塔樓,形成一圈環拱的衛城,塔城的西南角沿泰晤士河開有一扇水門,在以河流為主要通道的年代,水門成為押解犯人出入倫敦塔的必經之路,所以水門又被稱做(叛國者之門),不過,泰晤士河水也首次被引入這道護城河裏,是在愛德華一世統治時期, 愛德華把這座堡壘群又向外擴展,形成一個龐大的外城。


大烏鴉是白塔守護神


十七世紀西敏寺擴建之前,坐落在高地之上的白塔一直為君王們所偏愛,歷代君王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手筆。亨利八世極富創意地給周圍的角樓(戴)了圓頂。傳說中白塔的守護神是塔外處處可見的倫敦塔大烏鴉(Tower Ravens),烏鴉對英國人而言是吉祥物,如果哪一天烏鴉飛走了,英國皇室也就會滅亡!所以,這些烏鴉可是有衛兵專門照顧著呢!

白塔左側的一片(綠色恐怖)草地,稱為(綠塔),依照維多利亞女王的命令立著一個標牌,指明斷頭臺的所在,那些覬覦王位的最高層人物一一在此被斬首,亨利國王兩個不幸的妻子就葬身于(綠塔),她們被控犯有通姦罪,但伊麗莎白一世的母親安妮王后很可能是無辜的。由於安妮要求由一名來自法國的熟練的劊子手行刑,她的刑期被推遲至一五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在行刑這天清晨,她還問行刑軍官劍鋒是否犀利,安妮解釋(因為我有一個纖細的脖子)。

位於白塔北側地面一樓珠寶屋(Jewel House),大概是倫敦塔中唯一不血腥的地方,從十四世紀開始,就是英國皇室收藏珠寶的地方,有全套的御用珍寶在此展出。十年前,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宣佈開放位於滑鐵盧區底層另一個全新的珠寶屋,珠寶陳列在展覽室的明亮的玻璃櫃中,參觀者站立在輸送帶上緩緩通過。牆面上有巨大螢幕說明這些珠寶的歷史背景,以及它們在加冕典禮中的作用-英國王室王冠、鑲有五百三十克拉鑽石(非洲之星)的十字架權杖、以及女王每年主持上議會開議典禮時,所佩戴嵌有三百一十七克拉鑽石的帝國皇冠(Imperial State Crown)。 

著名的倫敦塔守衛(Yeoman Warder)高大英挺,也同時是倫敦塔的最佳解說員,各種歷史典故都可以從倫敦塔守衛口中得到完整的說明,他們又被稱為(Beefeater)。

此外,倫敦塔守衛在每天晚上每晚九時五十三分演出上鎖傳統儀式,遊客可以從叛徒門(Traitors' Gate)觀賞這個傳統的儀式,儀式中,穿著都鐸王朝時期的交班守衛會將城堡的外門上鎖,並將鑰匙交給倫敦塔的最高長官--總督將軍,儀式結束時,守衛隊長會舉起他的帽子並高喊(天佑伊麗莎白女皇!
),而其他守衛則回答(阿門!)儀式於十點鐘準時結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